行業資訊
淺析水下混凝土6大施工方法
水下混凝土為水中澆筑的混凝土,根據水深確定施工方法。水深較淺時,可用傾倒法施工,水深較深時,可用豎管法澆注,一般配合比同陸上混凝土相同,但由于受水的影響,一般會比同條件下的陸上混凝土低一個強度等級,所以應提高一個強度等級,如要求達到C25,應配到C30。另外,還有一種加速凝劑的方法,比較可靠,但造價比較高。水下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于C25。
1、折疊導管法
采用導管法澆筑水下混凝土,適用于水深不超過15~25m的情況。導管的直徑為25~30cm,每節長1~2m,用橡皮襯墊的法蘭盤連接,底部應裝設自動開關閥門,頂部裝設漏斗。導管的數量與位置,應根據澆筑范圍和導管的作用半徑來確定。一般作用半徑不應大于3m。
2、折疊袋砌法
用袋砌法澆筑水下混凝土,系把混凝土半滿地裝入牢固的麻袋或布袋中,由潛水員在水下進行砌澆。袋的孔隙應能使砂漿滲出但不宜過大。采取這種澆筑方法,袋與袋之間的層面,雖然可以從袋孔中擠出的水泥漿互相膠結,但其整體性終究是很差的。此種混凝土的坍落度以5~7cm為宜,不得采用干拌混凝土。混凝土袋應交錯放置,相互靠緊。
3、折疊傾注法
傾注法澆筑水下混凝土,可用于岸邊水深不起過1.5m的情況。新澆的混凝土堆用夯擊或振動等方法擠入已澆的混凝土體中,使只有前沿的混凝土坡面與水直接接觸?;炷恋奶涠纫?~10cm為宜。采用此種方法應盡量縮短澆筑時間,在澆筑工作未完成之前,先澆的混凝土不得凝固。
4、折疊柔性管法
柔性管法是采用柔性軟管輸送混凝土,利用周圍的水對軟管的壓力控制混凝土的下落速度。
5、折疊活底吊箱法
活底吊箱法是將混凝土裝在能夠開底的密閉吊箱內,通過水層直達澆筑地點,然后開0.3~0.4m底卸料。
6、折疊預填骨料壓漿法
水下預填骨料壓漿法,要求水泥砂漿具有一定的流動度和一定的抗離析能力。壓漿壓力與灌注漿液的稠度、預填骨料平均粒徑及要求擴散半徑有關。如果預填骨料平均粒徑在150mm以內,擴散半徑在1.5m以內,當水深為零時,管底出漿壓力約為50~150kPa。有水倉面,管底出漿壓力應再加上相應水深引起的水壓力。
水下混凝土澆筑是一項不能直觀的隱蔽施工過程,必須加強質量檢驗才能保證工程質量。特別是在澆筑過程中應隨時檢查是否按工藝規程進行。拆模后還應通過外觀檢查,必要時還要進行鉆芯檢查和進行壓水試驗。

采用導管法澆筑水下混凝土,適用于水深不超過15~25m的情況。導管的直徑為25~30cm,每節長1~2m,用橡皮襯墊的法蘭盤連接,底部應裝設自動開關閥門,頂部裝設漏斗。導管的數量與位置,應根據澆筑范圍和導管的作用半徑來確定。一般作用半徑不應大于3m。
2、折疊袋砌法
用袋砌法澆筑水下混凝土,系把混凝土半滿地裝入牢固的麻袋或布袋中,由潛水員在水下進行砌澆。袋的孔隙應能使砂漿滲出但不宜過大。采取這種澆筑方法,袋與袋之間的層面,雖然可以從袋孔中擠出的水泥漿互相膠結,但其整體性終究是很差的。此種混凝土的坍落度以5~7cm為宜,不得采用干拌混凝土。混凝土袋應交錯放置,相互靠緊。
3、折疊傾注法
傾注法澆筑水下混凝土,可用于岸邊水深不起過1.5m的情況。新澆的混凝土堆用夯擊或振動等方法擠入已澆的混凝土體中,使只有前沿的混凝土坡面與水直接接觸?;炷恋奶涠纫?~10cm為宜。采用此種方法應盡量縮短澆筑時間,在澆筑工作未完成之前,先澆的混凝土不得凝固。
4、折疊柔性管法
柔性管法是采用柔性軟管輸送混凝土,利用周圍的水對軟管的壓力控制混凝土的下落速度。
5、折疊活底吊箱法
活底吊箱法是將混凝土裝在能夠開底的密閉吊箱內,通過水層直達澆筑地點,然后開0.3~0.4m底卸料。
6、折疊預填骨料壓漿法
水下預填骨料壓漿法,要求水泥砂漿具有一定的流動度和一定的抗離析能力。壓漿壓力與灌注漿液的稠度、預填骨料平均粒徑及要求擴散半徑有關。如果預填骨料平均粒徑在150mm以內,擴散半徑在1.5m以內,當水深為零時,管底出漿壓力約為50~150kPa。有水倉面,管底出漿壓力應再加上相應水深引起的水壓力。
水下混凝土澆筑是一項不能直觀的隱蔽施工過程,必須加強質量檢驗才能保證工程質量。特別是在澆筑過程中應隨時檢查是否按工藝規程進行。拆模后還應通過外觀檢查,必要時還要進行鉆芯檢查和進行壓水試驗。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文章推薦
-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5個建設內容和6個整治模式
- 上海:《關于深入開展全市域土地綜合整治 助推郊野空間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解讀
- 陽泉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召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專題會
- 工業園區“定制化”供水:中鐵城際智慧水務系統如何匹配高純度用水需求?
- 農村供水“最后一公里”破局:中鐵城際供水智慧系統如何解決分散站點運維難題?
- AI+物聯網:中鐵城際智慧供水系統如何從“被動搶修”轉向“主動防御”?
- 市政道路設計流程與技巧:新手快速上手的6個核心步驟
- 市政道路設計關鍵要點:從線形規劃到管線綜合的避坑指南
- 2025市政道路設計最新規范與全流程解析
- 自然資源部: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已經累計整治超100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