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湖南長沙:“管道機器人”代替工人下管道探測 高清成像準確反映管道問題
(在長沙縣西霞路中間一處下水井旁,準備使用“管道機器人。”)
(“管道機器人”下水井。)
星辰在線9月21日訊(星辰全媒體記者 柳佳路)9月21日,在長沙縣西霞路中間一處下水井旁,長沙縣市政工人將“管道機器人”用繩子放入水井,隨著技術人員劉燕軍坐在電腦前不斷操作,機器人也向著深處的管道進發,管道內部情況則清楚地呈現在電腦屏幕上。
(前頭是個攝像頭,能360度旋轉進行拍攝。)
“下水井是一個未知的黑暗世界,同時也是一個有限的空間,充滿著各種危險,又承擔著城市排水的重要工作,一旦出現堵塞,就會出現道路積水等問題。”長沙縣城市管理局市政部門維護科工作人員介紹,平時人工清掏下水井時都要提前至少30分鐘敞開井蓋,散去沼氣和一氧化碳后,再用鼓風機排風,待準備工作做足后,才能讓市政工人帶好防護工具慢慢下井,有時無法判斷下水井中的情況時,市政工人會采取流水、通光等措施,檢查過程長,而且很多問題很難發現。
(工作人員在上面查看清晰情況。以上圖均由星辰全媒體記者 柳佳路/攝。)
“這是我們的新幫手。”劉燕軍告訴星辰全媒體記者,下水井中充滿了有毒有害氣體,機器人下井確保了施工安全。通過人工遙控機器人,下水井中的工作界面能實時監控,人工操作時很難知道的管道變形、破裂、滲水等問題一目了然。
“前頭是個攝像頭,能360度旋轉進行拍攝,緊挨著攝像頭的位置有4個大燈。”劉燕軍介紹,機器人的中間位置有個升降架,這便于探測不同高度的下水井,機器人拖著的一條“尾巴”則是連接器,將探測到的畫面形成影像傳輸到電腦中。據了解,目前長沙縣已有20臺左右這樣的管道機器人在作業,大力提升了工作效率。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文章推薦
-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5個建設內容和6個整治模式
- 上海:《關于深入開展全市域土地綜合整治 助推郊野空間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解讀
- 陽泉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召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專題會
- 工業園區“定制化”供水:中鐵城際智慧水務系統如何匹配高純度用水需求?
- 農村供水“最后一公里”破局:中鐵城際供水智慧系統如何解決分散站點運維難題?
- AI+物聯網:中鐵城際智慧供水系統如何從“被動搶修”轉向“主動防御”?
- 市政道路設計流程與技巧:新手快速上手的6個核心步驟
- 市政道路設計關鍵要點:從線形規劃到管線綜合的避坑指南
- 2025市政道路設計最新規范與全流程解析
- 自然資源部: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已經累計整治超100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