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合肥初試城市道路、地下管線“一張圖”同步設計施工
近年來,合肥加強城市地下管線建設管理、推進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針對“馬路拉鏈”、管線事故頻發等問題,加大統籌治理力度,強化管線綜合設計,規范管線工程建設,初步建立了以城市道路為核心、地上和地下統籌協調的城市地下管線綜合管理協調機制,并取得積極進展。
日前,為落實市委關于“線性工程方案審查”精神,進一步加強城市道路地下管線建設管理,市大建辦、城鄉建設局適時出臺了《關于做好城市道路地下管線綜合設計有關事項的通知》(合大建辦通知〔2019〕81號),加強管線綜合方案設計審查管理,從源頭把控,力求減少城市道路“馬路拉鏈”和“開膛破肚”現象。7月30日,市城鄉建設局首次委托市管網辦組織召開城市道路地下管線綜合設計審查會,道路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規劃主管部門,排水管理部門,以及供電、供水、燃氣、熱電、移動、聯通、電信、鐵塔、有線電視等管線產權單位參加會議。
通過地下管線綜合設計審查會議,綜合各管線單位意見,確定管線路由,明確管線規模和平面間距,形成地下管線布置圖,經各管線單位簽字確認,“管線綜合一張圖”作為后期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的重要依據,不得隨意變更,為城市地下管線建設事中、事后管理提供第一手資料,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可操作性,做到可持續發展,節省公共資源。截止目前,市管網辦已組織召開城市道路地下管線綜合設計審查會20余次,為30多條道路出具了“一張圖”,包括大別山路、王崗支路、西站北路等,涉及道路長度約90公里、綜合管廊約16公里。
城市道路地下管線綜合設計體現一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水平。城市的發展,既要有光鮮的“面子”,更要有堅實的“里子”。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往往關注的是公共建筑的林立高聳,道路橋梁的寬闊便捷,未將目光投到埋設于地下的給水、雨水、污水、供熱、電力、路燈、通信、燃氣等管線建設,地下管線同樣是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在為城市的發展與安全的運行起到無可替代的作用。一個全面細致的城市地下管線綜合設計,可以有效避免地下管線之間,以及管線與臨近建筑物、構筑物相互產生干擾,解決地下管線在設計階段的平面走向、立體交叉時的矛盾。
據悉,合肥市管網辦不斷探索管理抓手,規范道路地下管線設計審查,把好管線建設管理第一關。在空間局促的城市中,道路紅線是一般是固定的,為各種管線預留的空間有限。地下管線的設計、施工以及管理一般由各個管線權屬單位負責,要避免道路的反復開挖,充分利用地下空間,需認真做好道路管線綜合設計,方可進行下一步的初步設計、施工圖設計,這是進行道路管線施工的前提條件。經過充分考慮完成的管線綜合設計可以合理確定城市管線地下坐標,為各管線設計、施工和管理提供依據,解決各種管線在空間布局,建設時間上配合的矛盾。
此外,合肥市強化管線綜合設計,形成城市道路、地下管線“一張圖”,避免管線在平面上產生干擾與不必要的沖突,確保地下管線、綜合管廊依規有序、合理建設,促進城市道路的斷面空間科學有序地利用,推進城市地下管線集約高效建設和使用,保障城市功能的高效快捷運轉,從而改善城市人居環境,促進城市綠色發展,進而推動我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高質量發展。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文章推薦
-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5個建設內容和6個整治模式
- 上海:《關于深入開展全市域土地綜合整治 助推郊野空間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解讀
- 陽泉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召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專題會
- 工業園區“定制化”供水:中鐵城際智慧水務系統如何匹配高純度用水需求?
- 農村供水“最后一公里”破局:中鐵城際供水智慧系統如何解決分散站點運維難題?
- AI+物聯網:中鐵城際智慧供水系統如何從“被動搶修”轉向“主動防御”?
- 市政道路設計流程與技巧:新手快速上手的6個核心步驟
- 市政道路設計關鍵要點:從線形規劃到管線綜合的避坑指南
- 2025市政道路設計最新規范與全流程解析
- 自然資源部: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已經累計整治超100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