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川西高原修高速公路,生態如何修復?
四川高速公路網即將突破8000公里,高速公路已經朝山區、高原地區延伸,這些地方涉及的生態保護“紅線”也多。修更方便的路,和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保,如何兼得?12月9日,四川一支綠色交通建設的“環保管家”隊伍亮相省政府網站,揭曉他們如何為四川公路的生態修改保駕護航。
這支“環保管家”隊伍來自我省高速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的“主力軍”——四川省公路規劃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公路設計院),他們打造了以川九路、雅西高速、成南高速、西攀高速、云南新河高速等為代表的一大批環水保典型示范工程,先后獲得10余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優秀咨詢獎、優秀設計獎和國家專利。
何為“環保管家”?四川公路設計院董事長羅玉宏介紹,環保管家創新團隊致力于環境保護與景觀設計,從規劃階段到工可、設計,再到施工和運營,提供全過程“管家式”服務,助力我省綠色交通建設,“相當于企業的’環保醫生’、’環保律師’、’環保顧問’。”
四川公路設計院環境與景觀工程分院副院長、高級工程師宋煒說,公路建設中的生態環保在四川已開展多年,“公路生態修復經歷了三個階段的發展,這也是我們的生態修復理念在實踐中逐漸完善的過程。”
生態修復的1.0階段是綠化美化,以早期的成雅高速為代表,當時的設計總體思路是適時、適地利用自然地貌結合人工輔助造景營建綠色走廊,實現公路建設、使用和養護可持續發展;2.0階段是植被恢復,以成南高速公路為代表,以“生態防護第一、景觀第二”為原則,尊重生態系統和植物的自然規律,恢復破壞的自然植被,充分發揮植物的生態防護功能;3.0階段是生態優先,以現在正在開展的久馬高速、新川九路為代表,強調不是簡單的公路生態化,而是將公路工程作為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進行統籌考慮,將生態貫穿公路規劃、建設、運營的全過程,注重公路生態系統單元良好的自我修復,并以維系其自身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為目標。
加強科研攻關,為這支“環保管家”團隊插上了騰飛之翼。羅玉宏介紹,目前,我省公路線路向川西高原延伸,川西又是中國的水塔,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為最大程度減少公路工程對高原生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破壞,支撐四川公路交通高質量綠色發展,四川公路設計院承擔了省科技廳重大科技專項課題“重大工程受損生態系統修復技術構建與示范”,針對川西屏障區特殊的地形、地貌與氣候特征,研究公路工程行為對區域生態系統的擾動特征,解析工程行為的鑲嵌與驅動過程,以廊道生態系統穩定為前提,構建針對公路不同約束條件的受損生態系統修復調控方法。該課題已順利通過中期驗收,課題申請發明專利6項,編制相關技術規程若干項,建立水土保持示范區5萬平方米以上。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文章推薦
-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5個建設內容和6個整治模式
- 上海:《關于深入開展全市域土地綜合整治 助推郊野空間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解讀
- 陽泉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召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專題會
- 工業園區“定制化”供水:中鐵城際智慧水務系統如何匹配高純度用水需求?
- 農村供水“最后一公里”破局:中鐵城際供水智慧系統如何解決分散站點運維難題?
- AI+物聯網:中鐵城際智慧供水系統如何從“被動搶修”轉向“主動防御”?
- 市政道路設計流程與技巧:新手快速上手的6個核心步驟
- 市政道路設計關鍵要點:從線形規劃到管線綜合的避坑指南
- 2025市政道路設計最新規范與全流程解析
- 自然資源部: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已經累計整治超100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