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步行商業街(區)設計案例分析
上海南京東路是上海乃至全國最繁華的商業街,素有“中華商業第一街”的美譽,影響遍及海內外,成為上海的城市標志之一。
1)歷史沿革
南京路已有100多年的歷史,1851年英國殖民者從外灘到河南路拋球場辟筑一條小路,取名花園弄(即“派克弄”),即是南京路的雛形。
同治四年(1865年),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將其改名為南京路。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南京路開通有軌電車,路面用鐵縈木鋪成。
1945年,上海市政府統一將南京路更名為南京東路,原靜安寺路更名為南京西路,統稱南京路,全長約5km。
1956年,南京東路拆除鐵縈木路面,改鋪混凝土路面。
1992-1994年,由商店自籌資金進行“南京東路改造十大工程”,但經濟效果不夠理想。
1995年試行周末步行街,人流最高達170萬人次,成為上海融娛樂、休閑、觀光和購物為一體的新人文景觀。
1998年,上海市政府決定將南京東路改造成步行商業街,作為新中國成立50周年的國慶獻禮,對南京東路進行全面的改造和商業結構調整。
1999年9月,南京東路改造工程竣工。
2)空間序列組織
南京東路完全步行街,從河南中路到西藏中路,全長1033m,共聚集了66家左右的商店。這里介紹南京東路的空間序列組織。
從整個空間序列來看,南京東路主要包括前導空間、演進空間、節點空間、高潮空間和出口空間五類。首先是人口前導空間——購物者由河南中路的步行街人口進入。設計者在河南路廣場結合地鐵通風井、殘疾人電梯和車站人口設計了占地600㎡的立體花園,作為整條步行街的前導空間。接著進入了步行街的演進空間一由“金帶”和店鋪等組成的線性空間,供人們購物、停留和休憩。繼續向前,在距入口250m左右處,人們會來到置地廣場——一個節點空間。在這里,人們進入了一個小高潮空間,可進入商場進行購物、休息或娛樂等活動。距入口500m左右,人們來到步行街主題廣場空間——“世紀廣場”。世紀廣場作為整條街道的高潮,空間較為開闊,是進行演出、商品展示和大型活動的理想場所。經過高潮空間,人們的活動行為到達最高點,再次經過“金帶”和店鋪等演進空間,最后到達第一百貨商場和西藏中路出口廣場,完成整個購物休閑行為。
3)“金帶”設計
貫穿整個街道的“金帶”寬4.2m,是南京東路的設計靈魂,但它并沒有位于道路正中央,而是向北偏移道路中心線1.3m。這種不對稱布局既可以使“金帶”一部分位于陽光照耀之下,又滿足了緊急時刻通行的需求。整條街道以“金帶”為主線,形成連續的線性空間。
“金帶”上選用了三組鑄銅雕塑,分別為“少婦”、“三口之家”和“母與女”。雕塑采用真人比例的寫實手法,造型上與日常購物人群相似,有利于營造祥和溫馨的氛圍。
文章出自市政設計www.jionggong.cn,轉載請注明。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文章推薦
-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的5個建設內容和6個整治模式
- 上海:《關于深入開展全市域土地綜合整治 助推郊野空間提質增效的實施意見》解讀
- 陽泉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召開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工作專題會
- 工業園區“定制化”供水:中鐵城際智慧水務系統如何匹配高純度用水需求?
- 農村供水“最后一公里”破局:中鐵城際供水智慧系統如何解決分散站點運維難題?
- AI+物聯網:中鐵城際智慧供水系統如何從“被動搶修”轉向“主動防御”?
- 市政道路設計流程與技巧:新手快速上手的6個核心步驟
- 市政道路設計關鍵要點:從線形規劃到管線綜合的避坑指南
- 2025市政道路設計最新規范與全流程解析
- 自然資源部: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已經累計整治超100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