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資訊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包含哪六個方面
全域土地綜合整治作為鄉村振興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抓手,其核心內容涵蓋六個方面,旨在系統性優化鄉村“三生”空間格局,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根據最新政策文件及實踐案例,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一、農用地整理
聚焦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通過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設施建設等措施,推動耕地集中連片。重點包括:
數量增加:通過低效林地、園地整理及未利用地開發,新增耕地面積(試點地區要求新增耕地不少于原有面積的5%)。質量提升: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修復污染土壤,完善田間道路、水利設施等配套。生態化改造:推廣生態型農田模式,減少耕地碎片化,增強農田生態功能。
二、建設用地整理
盤活農村閑置低效建設用地,優化用地結構:
宅基地整治:通過自愿有償退出、集中安置等方式,騰退宅基地并復墾為農用地或產業用地。工礦廢棄地修復:治理礦山地質環境,復墾工業廢棄地,消除安全隱患。產業用地保障:騰挪空間優先支持農村新產業(如鄉村旅游、農產品加工)發展,探索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
三、鄉村生態保護修復
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為核心,實施生態修復工程:
水環境治理:整治黑臭水體,完善農村污水管網,保護濕地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建設生態廊道,恢復植被覆蓋,增強水土保持能力。防災減災:優化生態用地布局,提升洪澇、地質災害防御能力。
四、鄉村歷史文化保護
注重文化遺產傳承與風貌管控:
傳統村落保護:嚴格保護古建筑、歷史街巷及傳統農耕景觀,禁止大拆大建。文化活化利用:將歷史元素融入鄉村規劃,發展文旅產業,延續鄉愁記憶。
五、鄉村國土空間治理
統籌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布局:
規劃引領:編制鄉鎮、村莊規劃,明確功能分區(如集聚提升類、特色保護類村莊)。用地結構調整:嚴控建設用地無序擴張,保障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用地需求。永久基本農田優化:調整后面積增加不少于5%,確保布局集中連片。
六、農村環境綜合整治
提升人居環境質量,推動綠色發展:
垃圾污水處理:完善“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體系,推廣生態化處理技術。村容村貌提升:整治亂搭亂建,推進村莊綠化美化,建設“美麗庭院”。產業綠色發展:發展林下經濟、循環農業,減少面源污染。
政策支持與創新
指標跨區域交易:整治產生的建設用地指標和耕地占補平衡指標可在省域內流轉,收益反哺鄉村。多元化投入機制:整合財政資金,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探索“土地整治+產業導入”模式。
通過上述六大任務,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實現了土地資源集約利用、生態修復與鄉村振興的深度融合,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空間保障。
更多相關信息 還可關注中鐵城際公眾號矩陣 掃一掃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